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體的新陳代謝、抗病免疫、體液平衡、遺傳信息傳遞等無不與蛋白質密切相關,它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一、氨基酸 天然的氨基酸現已發現的有300多種,每一種生物所需的氨基酸都是這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我們把生物所需要的氨基酸分為它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所謂必需氨基酸是指在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遠不能適應機體需要的、必須由食物蛋白供給的 ,這些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非必須氨基酸是指體內自己能夠由簡單的自身合成的,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二、蛋白質的分類 營養學上,根據食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將其分為三類: 1、完全蛋白質:也稱優質蛋白,因為這類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并且彼此比例適當。這類蛋白質不但可以維持生命健康,還有利于促進生長發育。對于人和很多脊椎動物,奶、蛋、魚、肉中的蛋白質都屬于優質蛋白。處在成長期的幼體,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食物是非常有利于生長發育的。 2、半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所含氨基酸雖然種類齊全,但其中某些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卻偏少,不能完全滿足機體所需。這類蛋白質可以維持生命,但不利于促進生長發育。例如,賴氨酸是人體的一種必需氨基酸,大多數谷物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卻很少,因此它是半完全蛋白質,如果長期只吃五谷類食品,可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但作為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并不是最理想的,為了滿足發育所需就必須吃得更多,所謂質量不夠數量來湊,食物粗糙吃得也多就是這個道理 3、不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不能提供機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單純靠它們根本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所需。例如,肉皮中的膠原蛋白就屬于不完全蛋白質。若只以這種蛋白為食物,會出現消瘦、抵抗力下降、代謝功能衰退等癥狀。 三、氮平衡的意義 氮平衡是指氮的攝入量與排出量之間的平衡狀態。由于食物中的含氮物質絕大部分是蛋白質,非蛋白質的含量很少,幾乎可以忽略,并且各蛋白質的含氮比例非常接近,因此,由測定食物的含氮量,可以估算出所含蛋白質的量。如,100g蛋白質中有6.25g氮,即是說6.25g氮就相當于100g 蛋白質。 氮平衡的三種情況: 1、氮平衡:攝入氮等于排出氮稱為總氮平衡。這表明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在體內的合成量,與生物體因新陳代謝所消耗的蛋白質的量處于動態平衡。這是成年期生命營養健康的表現。 2、正氮平衡:攝入氮大于排出氮叫做正氮平衡。這表明體內蛋白質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成長期生命或身體恢復期就屬于這種情況。 3、負氮平衡:攝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負氮平衡。這表明體內蛋白質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慢性消耗性疾病、組織創傷、饑餓等屬于這種情況。 四、蛋白質的攝入 生命體對蛋白質的攝入需求在不同情況下會存在差異。如成年期,以滿足總氮平衡為準;幼年期,要維持合理的正氮平衡。此外,當處于傷病期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加強營養,維持正氮平衡,加速傷病恢復。 生活當中,我們除了可以直接利用優質蛋白質資源,還可以將多種高蛋白食物合理搭配,創造出新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如,谷類中含賴氨酸較少,蛋氨酸較多,而大豆含賴氨酸較多,蛋氨酸較少,還有很多其它一些食物,我們可以依據食物的蛋白質營養含量和各氨基酸的占比數據,利用食物之間的營養互補原理,進行合理搭配,創造出新的優蛋白質食物來源。 三、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上一篇:怎樣給狗狗洗澡才是最科學呢?